在资本市场上,不同的投资者与融资者都有不同的规模大小与主体特征,存在着对资本市场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投资者与融资者对投融资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决定了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上周,在北大汇丰商学院的PE课程中,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课程讲师张伟博士就多层次资本的框架及企业上市的途径、条件做了详尽的阐述,使大家能够更清楚地认识中国的资本市场,为企业未来挂牌、上市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中国资本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资本市场已由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两部分构成。其中场内市场的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俗称“二板”)和场外市场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共同组成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进入公开资本市场的途径主要有两个:直接上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间接上市(借壳上市)。由此衍生的另外一种途径为:新三板挂牌、被上市公司收购。
张伟博士在课堂中详细讲解了首次公开发行与上市的条件及流程,针对中小企业需在新三板挂牌需求,重点阐述了新三板挂牌与融资的条件、方式、流程及挂牌企业定增的关键要素,并介绍了新三板实现“转板”上市的模式与路径。对于新三板未来的展望,张伟博士提出了2条观点:
1.新三板将现“围城效应”,并购重组将成为未来挂牌公司的主要资本运作方式。
2.新三板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基础性证券市场,包容性是新三板的真正生命力所在。
企业从“资本运作”到“资产运营”需要运用多层次市场与跨界的思路,课中具体剖析了部分企业三种并购模式的实际案例,模式一:跨市场的产业并购;模式二:“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并购基金模式;模式三“上市公司+PE”的并购模式。
对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发展多层次融资市场,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建立健全转板机制和退出机制。”